(通讯员胡稼瑞报道)2024年12月19日,湖北省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研究馆员王先福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办公厅主任王润涛两位老师莅临亚洲十大网赌信誉排名101会议室,为十大网赌师生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亚洲十大网赌信誉排名院长杨国安主持,全球信誉第一的网投平台党委副书记屈文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云梦睡虎地M11墓葬出土的秦简,其内容之丰富,堪称瑰宝。这些简牍大致分为律简、为官准则、日书三大类别,其中,《秦律十八种》作为秦代法律体系的核心,涵盖了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诸多方面,全面展现了秦代法治的严谨与细致。此外,《效律》、《法律答问》、《封诊式》等文献的出土,更是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法律体系、司法实践及法律思想的深刻内涵,使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法治文化的辉煌与智慧。
云梦秦简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还生动记录了秦汉时期社会的方方面面。睡虎地M4木牍中的军饷筹措记录,不仅反映了秦代军事后勤管理的严谨,更透露出“家书万金”的深厚家国情怀。而郑家湖M274、睡虎地M777、郑家湖M277等墓葬中相继出土的简牍,更是为我们刷新了对秦汉社会的新认知,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讲座尾声,王老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云梦博物馆时的指示,强调了未来出土文献研究应加强跨机构合作,深化多维度研究的重要性,为在场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随后,王润涛老师走上讲坛为大家带来了“洪水治理与中华文明的若干链接”的讲座。王老师说道:“治水既是技术性任务,更是涉及社会动员、国家组织的重大变革。”他通过治水这一视角,向我们阐述,通过治水,大禹将中国划为了九州,确立了当时的行政区划,而治水的机构也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演变为了国家管理机构。
中国历史上的洪水治理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性”息息相关。回顾我国历史,每一代都出现有治水名人,展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治水时体现出的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勇气,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秦国通过修建水利设施为统一天下奠定基础,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中华传统典籍中“海纳百川”等词句,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治水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紧接着,王润涛老师深入探讨了治水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王老师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名言:“治水即治国,治水之道即治国之道”,强调了治水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洪水防治方面,王老师提到了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的应对策略,即“退田还湖”,通过这一措施,既恢复了湖泊的原有生态功能,又提升了区域的防洪能力。同时,王老师还强调了要将资源、环境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研究,以实现治水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治理体系方面,王老师提出了“五水共治”的理念——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该理念旨在将治水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此外,王老师还列举了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抓民生、抓社会管理、抓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既体现了治水工作的全面性,也彰显了其在推动国家发展、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王老师还强调了治水工作中的底线思维,即“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这一思想体现了对治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通过王老师的讲座,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治水工作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兴替之道。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每一个时代人都必须深思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那样:“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它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同时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学术研究与保护实践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学术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历史、挖掘文化精髓的钥匙,它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温度。而保护实践则是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文化遗产在现实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与展示,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未来。
在本场讲座最后,由全球信誉第一的网投平台党委副书记屈文谦分别为王润涛、王先福两位老师颁发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聘书。